环保之家讯:根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截至2015年底,环保产业产值预计达到4.5万亿元。尽管近年“气十条”“水十条”等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引导了环保产业市场化、规模化扩容,但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仍处于发展初期。不过令人欣喜的是,当前,环保产业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中呈现了新形态。
2016环保新在哪儿 探路千亿绿色产业链
6月7日,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对外公开表示,“十三五”环境保护大有作为,环保科技创新和环保产业将迎来重要机遇期。
黄润秋介绍说,“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极限,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质量差、生态受损严重、环境风险隐患高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处于高位,进一步推进环境治理和质量改善的各项工作艰巨复杂。
“‘十三五’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确保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科技创新是重要的武器。”黄润秋说,“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围绕环境治理领域的瓶颈制约,促进基础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扩大环保产品和服务供给,发展环保技术装备,以环保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这已成为当前中国解决环境问题的共识。
“可以预见,不断加速的环境治理将会极大地激发环保科技创新,为环保产业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随着大气、水和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计划的全面实施,今后五年,中国的环保投入将大幅度增加,进而推动环保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黄润秋说。
新增产值约4500亿元
日前《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正式印发,《土十条》的总体目标是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而在这一政策目标的背后,也蕴含了无数的商机,环保产业尤其如此。
事实上,培育环保产业新的增长点是《土十条》实施后,预期可以产生三个方面的成效之一,环保部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土十条》提出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建设用地调查评估制度、严格管控受污染土壤环境风险、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研发土壤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和产品等,到2020年,这些任务措施预计可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4500亿元。
随着近年国家对污染土地的环境管理日益重视,众多资本和企业早已把目光瞄准土壤污染治理这一新兴行业的巨大潜在市场,并纷纷进入土壤污染修复行业寻找发展机会。
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谷庆宝介绍,从2013年年初到2014年中旬的15个月内,以“土壤修复”注册的公司达到了1000多家,土壤修复企业一时间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面对这一“热潮”,中国土壤修复产业联盟秘书长高胜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号称进军土壤修复行业的企业众多,但目前国内真正接过项目的企业也就二三十家,而这里面真正有能力也有意愿能真正做好土壤修复的企业,应该说目前还不到10家。
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
无独有偶的是,与土壤修复行业类似的现状,正逐渐蔓延环保全产业链。
据公开资料,环保重大科技专项包括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重点专项、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等重点科研专项,以及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地下水污染防治、危险废物与有毒有害化学品管理、核与辐射安全等。
在实施环保重大工程方面,环保部将持续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等重大工程。2015年底,环保部等3部委开展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提出到2020年,全国所有具备改造条件的燃煤电厂力争实现超低排放。目前,已有2亿千瓦时燃煤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一大批先进适用脱硫脱硝除尘及其系统集成组合技术被开发出来,并得到大规模应用,实现了中国燃煤大气污染物减排的历史性突破。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指出,“十三五”期间确定的包括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等一批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对生态环保工作具有全局性意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将越来越多需要依靠科技,因此实施环保科技工程势在必行。而且,从长远看,环境科技创新体系的培育既利于生态环保,又有利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创新发展、绿色发展。
因此,黄润秋说,“十三五”期间,环保部还将做好环保技术成果转化,构建上下联动的环保产学研用协作机制。加强国家环保科技成果共享平台建设,建立互联互通共享的成果库及信息服务平台,鼓励专业机构开展成果分析挖掘和运营服务,建立成果转移、转化新机制。
环境治理更加注重系统性
“以前的环境治理注重总量控制、减排指标等数字,导致公众对治理效果没有直观感受。‘十三五’转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目标后,有助于公众更全面地环境治理,切实看到治理效果。”业界资深人士赵笠钧说。环境质量的改善,要让公众看得见、感受得到,这对政府的环境管理和企业的环境治理技术都提出了新要求。
从政府方面看,环境管理也将注重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环境治理将从点源转变为系统性治理。诚如从一个工业企业或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管理,到整个流域的环境管理。
在这一过程中,赵笠钧认为,我国环境污染是几十年发展积累的问题,治理不能太急切。对于3—5年短期内不能治理好的问题,政府在思考这些问题上应该更加理性,做好系统性的规划。
以土壤治理为例,目前业界都在期待“土十条”的出台,预测有万亿市场待开启。而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也曾明确表示,即将出台的“土十条”一大重点是开展详细的土壤污染详查,摸清家底。其将分别针对未污染土地、正在污染的土地、已经污染的土地分类做好风险管控,在风险管控的条件下做好修复。
特别是在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他指出,要解决科学技术问题,提高科技保障能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目标考核。“从部长的几次讲话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将比较理性。就像西医与中医的关系,有的问题是西医动个手术就可以解决的,而环境治理需要中医进行系统性调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新形势下行业生命线何在?
可见,随着“供给侧改革”在经济领域掀起一股新的潮流,追求效率,准确判断需求将是包括环保产业在内所有行业的努力方向。现有的高污染存量需要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环境服务,而环保产业的进入门槛,行业内的生存线也将大大提升。
事实上,在资本驱动下,中国许多行业中已经出现了大量打破现行商业逻辑的行为。许多行业处于抢占市场窗口期的争夺战之中,越来越多的外来者全靠投融资驱动发展,而真正通过具体项目或产品盈利发展的企业并不多。“并购总要停下,最终需要消化和整理。”赵笠钧认为面对巨头通吃的时代,资本规模也并非决定性因素。资本对环保领域过高的预期带来的虚火,对行业发展并不健康。不过,更多资本的进入对于环保领域的市场化进程而言,也有其积极一面。
环保领域最初草莽一片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依靠壁垒保护的企业退场只是时间问题,行业生态将要出现更为急剧的变化。拥有建立在技术、产品质量上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一家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才是至关重要的。
“风口”既能让你扶摇直上,也将摧枯拉朽。其实不管是新进入的跨界巨头,还是长期耕耘的老牌选手,这些都不重要,另一条分界线已然显现——这家企业是不是认识到行业趋势的价值,是否对于未来有准确的预判,能不能从占有更多资源变成提供更有质量的服务等。
机遇已经来临,下一个弄潮儿会是谁,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综合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中国日报网、新华网、南方日报)环保之家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环保,环保用品,净化,空气净化,环保净化品牌的装修知识点和各种环保净化的导购与在线购买服务,拥有最便宜的环保净化价格和最优质的售后服务,每天都有秒杀的抢购活动哦!敬请登陆环保之家:http://huanbao.jc68.com/